《传说之下》这款游戏很特殊,它为玩家们创造了一个满是怪物的虚拟地下世界,但是却又给不同的怪物赋予了不一样的人格,每一个怪物的人格特色都十分鲜明。
比如小花的阴险诡诈,羊妈妈的母爱如海,Sans的神秘,Papyrus的纯真善良以及鱼姐安黛因的绝对正义,这些鲜明的特色都是作者Toby为不同怪物附加的不同性格。而如果能仔细阅读游戏内的每一段对话的话,这些怪物们的性格特色会让你为之着迷。
《传说之下》为不同怪物附加不一样的性格特色以后,还给玩家留下了四种不一样的结局:普通结局、和平结局、杀戮结局和伪善结局。
而据我猜想,这可能是作者试图用怪物们鲜明的人格特色作为诱导,鼓励玩家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通关路线,从而解锁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我们单独以杀戮结局作为例子,重点分析一下玩家在这条通关路线里会遇到的情况以及可能会获得的不同体验。
杀戮线要求玩家在游戏通关过程中全程以战斗的方式度过,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要求玩家必须在游戏世界里强制性击杀所有的怪物。无论是十恶不赦的小花还是温柔善良的羊妈妈,在杀戮结局里他们都只有被击杀这一个结局。
而如果先前曾体验过和平结局的玩家,应该能明显感受到杀戮结局里怪物们的神态和对白是有明显改变的。比如开局那个幽默搞笑的Sans,当你在地下世界里击杀的生物到达一个限定值以后,Sans就会一改常态变得高冷、严肃、并且还会停留在最后的长廊尽头成为玩家最后的敌人。
在杀戮结局的最后,面对这个只有一点攻击力却拥有无限闪避的Sans,尤其是在Sans明确告知了玩家“LV”和“EX”所代表的数字以后,这时候杀戮线背后的奥秘才算正式被揭晓。
原来我们一贯认为的RPG游戏中lv代表的是角色的等级,但是在游戏里却变成了“love”的缩写,代表经验的“EXP”,也偷偷被替换成了“处决点数”。
这也就导致了玩家一路的屠杀和战斗,实际上就是在消耗爱和善良,增加暴力指数的过程。
Sans最后的对白,有着“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功效,但这样的对白,在玩家们犯下滔天罪恶之后才出现,反而有种为时已晚的感觉。
回首望去,其实《传说之下》这款游戏自始至终都在试图用怪物们的不同人格来影响玩家的选择,从最开始的小花的欺骗型人格让玩家尝试了杀戮的快感,再到后来羊妈妈如母亲一般的细心呵护让玩家感受到了温暖。
这些来自不同怪物们的影响,既能够让玩家变成“友好的信使”在地下世界传递爱和温暖,同时也能够误导玩家导致其成为“杀戮的天使”,让战斗和鲜血无休无止。
而作为屏幕面前的你我,在不同怪物们各自鲜明的人格背后,又发现了什么秘密?